一小段的成都游记

2023年,去成都的片段游记。本来是想全程记录的,无奈时间不充裕,仅仅记录8月1日一天的片段行程,十分可惜,但也因此超级珍贵。

8月1日

睡到中午才起。早上暂时无事。

牛王庙老味面

纠结了半天,才决定去这家面馆。不过另一个面馆其实种类更加丰富,还有甜水面什么的,但我们还是感觉专业的会比较好。

本来也是苍蝇馆子:不起眼的招牌、窄而长的店面,稀拉摆到店外的折叠桌、没有装门一眼能看全的厨房,剥脱的墙皮和发黄的塑料帘子,价目表也只是糊在墙上,我进门左右瞟了好几眼才注意到。桌脚零零碎碎堆了不少用过的纸巾,看来是前面的客人随手扔的。桌下的垃圾桶半满不满,也基本都是纸巾和一次性竹筷的包装袋。

价目表对面墙上,贴着张告示,用细笔写的楷书,从左往右,很是赏心悦目,告诉你吃面要先付钱云云。这之上,是用对开的宣纸写的《沁园春·雪》,墨走摇曳,行云流水,是草书。却没有裱,而是直接用透明胶随意贴在了墙上。

厨房和前厅之间的隔断墙上,也挂着许多作品,却是有框有裱的,有些年代,却依然不像店内会出现的东西。往里看,厨房墙上还有几块木刻字牌。落款是同一人,本人见识短薄,认不出名姓。

我们要了杂酱面,鸡杂面和鸡杂汤面。还说加烫一份青菜。

不一会端出三碗面汤,想着开开胃,便了喝一口,满口温清,没有盐味儿;果真是面汤。家里的面汤都是放盐的,淡而已。

也快得很,再一会儿三碗面就来了。汤面的汤上浮着一层红油,干面则红油和酱一齐躺在面条下面,拌捞之后,整碗面散发出极诱人的酱香和油香,是在柳州的哪家面馆都无法复制的独特浓香。

尽管浮着一层红油,其实并不算辣;面条带起来的辣意其实并不算多,麻香却是实实在在的。

每碗一两,不算多也不算少。

正准备登上去武侯祠的出租,店家却突然跑出来,要退我们两元:加了两元的青菜没有烫给我们。

苍蝇馆子就是这种地方了。

武侯祠

人很多。远远地看见一段红墙出没在人影树荫之间,司机说,那就是武侯祠了。

司机师傅很健谈。给我们讲成都,讲成都的大学,成都的城墙,成都的路。城墙是用老砖新修过的,武侯祠边上则本就有很多藏民住着的。武侯祠边上堵车堵了一路,藏民们的店铺也就看了一路。

司机师傅说,这一带原先是很乱的,少数民族聚居区,想要抓人是根本抓不到的;近些年好了不少,但警站还是格外多。

顺着话头往窗外看,确是,路口便有一座十分大的警站,站前甚至停了辆警用装甲车。

武侯祠是需要预约的,还要买门票。这时候柳州的好才体现出来,柳州的景点从来不用门票。不过买了票刷身份证就可以入场,便利之余,又有些可惜没有票根可以留着。

进门,长长的石路,左侧是明清碑刻,右侧则是唐碑。明碑由张时彻撰文,题《诸葛武侯祠堂碑记》,碑居龙九子之一的背上。形如龟而有齿,力大能搏,常被用作碑符。

唐碑则题《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》,裴度撰文,柳公绰书写。明代时,四川巡按荣华曾评价唐碑说:“人因文而显,文因字而显,然则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,其相与垂于不朽也耶”,因称“三绝碑”。

虽然说是保存完整,但从网上的拓本来看,碑顶还是有一定的缺损的;也不知道修补时的蓝本来自何处。
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三绝碑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三绝碑

再往里,则是文臣廊和武将廊。不过在门的左右手边,分别是孔明先生的前后《出师表》。去杜甫草堂的时候,过碑廊时的方向有些问题,导致所有的碑都是先看了落款,再看碑文;于是这次,我们决定逆时针走:结果就是先看了草书的《后出师表》,还在辨认落款上纠结了不少时间。
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出师表1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出师表1
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出师表2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出师表2

最后还得是搜索引擎:前后《出师表》都是岳武穆写的。

文臣和武将都还是其次了,都是清代的泥塑,每一个泥塑旁有一块既没有落款也没有年代的碑,字数不同,字号大小也不尽相同,有些倒是剥脱得很严重,写的都是那些文臣武将的事迹。

我怀疑都是从三国志里面抄来的。
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武将碑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武将碑

两廊相连之处,对着正门,是汉昭烈庙。里面放着刘关张的塑像,却没有专碑。左右墙是《三国志》的摘,后墙上有一篇刘沅所撰的碑文。

再往后就是武侯祠了。不过好像我就是去看碑刻和楹联的,所以确实不怎么在意这里面到底有什么。

倒是有一联两匾的意义看不太懂,专门挤在人流中查了,在这记一下吧:

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
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

联语是清人陈矩集苏轼、朱熹的原句所成,由清人赵藩所书。上句是说诸葛亮的文章可以和《尚书·商书》的《伊训》《说命》两篇相媲美;下句是说诸葛亮经世济民的功业,系从“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”中涵养培育得来。

匪皋则伊

匪:同“非”。
皋:指尧帝的大臣皋陶,据传他能辨别忠奸,所以作了尧帝的大法官。
伊:指的是商朝第一位宰相——伊尹,他辅佐了成汤、太乙、太甲三位商王。

伊周经济

伊周:伊尹和周公旦。

再往后是三义庙。人多联少,很多还没落款。我也懒得去看了,只看了庙门口,李贽的《謁三義祠》:
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謁三義祠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謁三義祠

世人结交须黄金
黄金不多交不深
谁知桃源三结义
黄金不解结同心
我来拜祠下
吊古欲沾襟
在昔岂无重义者
时来恒有白头吟
三分天下有斯人
逆旅相逢成古今
天作之合难再寻
艰险何愁力不任
桃源桃源独蜚声
千载谁是真弟兄
千载原无真弟兄
但闻季子位高金
多能令叔嫂霎时变重轻

文无甚奇,字可一观。

三义庙前往西,沿逆时针往南走,穿过好像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盆景院和孔明院,便是惠陵。是土山,没有挖掘,无甚看处,且人多难耐,

也就随即从正门出祠了。

锦里

送我们来的司机师傅也顺便讲了讲锦里。

锦里是上世纪的商业街,大都是木结构的民房,结果一场火灾之下,便再无人问津。而现在的商业街,则是不知道多少年之后重建的结果了。
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锦里1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锦里1
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锦里2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锦里2


出了锦里大约是还早,遂又拐去了宽窄巷子。
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窄巷子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-窄巷子

真的好可惜后面没有接着写下去……

  • 标题: 一小段的成都游记
  • 作者:
  • 创建于 : 2023-08-01 00:00:00
  • 更新于 : 2025-06-12 00:00:00
  • 链接: https://astralun.top/纪行诗篇/一小段的成都游记/
  • 版权声明: 本文章采用 CC BY-NC-SA 4.0 进行许可。
评论
目录
一小段的成都游记